去年將放在心中的黑暗面抒發來之後,
當下雖然如釋重負,但隨之而來也帶著新的黑暗負面情緒。
「為什麼拖這麼久才肯踏出這一步」
「如果當時好好的整理悲傷,就不會傷害到那麼多身邊愛我的人」
「為什麼發生悲傷的事,都要逼自己快點好起來,就不能成為一個坦率的人嗎?」
是的,又開啟了「覺得不夠好」的焦慮開關。
責備過去,反省不好的自己。
接著到處問身邊親朋好友們:
「你們覺得我有哪裡不夠好?哪裡有問題?還有哪裡需要改進的呢?」
很著急的想要「快速」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有效率」的解決問題。
於是去圖書館借了許多心理學相關書籍,打算透過文字,找到「答案」。
好好「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
真的就被我找到方法。
著作:水島広子 つい、「気にしすぎ」てしまう人へ
(中譯∶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停止腦中小劇場,輕鬆卸下內心的重擔!)
作者現實生活中是一名心理醫師。
但沒有用太多複雜的心理學用語,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提供易焦慮者解決辦法。
直接說結論就是,「不需要做任何改變,好的不好的自己,都完整接納吧!」
人們往往都會嚮往活潑、樂觀、積極上進的形象。
實際上從學生時代到步入社會,都是上述的個性比較受歡迎、討人喜愛。
自然而然受到這樣的觀念,就會認為,怕生、悲觀、得過且過的個性是很負面的。
因此如果是符合這樣個性的時候,就會想要改變,想要努力成為受歡迎性格的人。
但作者說,這其實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是要接納怕生、悲觀、得過且過的自己,不用去逼迫自己改變,要喜歡這樣的個性,並且從中找到保持這樣的個性也能十分平靜的狀態。
在黑暗面抒發完之後,心雖然開了,卻仍然會討厭過去的自己。
責怪當時那個選擇選逃避裝沒事的自己。
沒有好好哭、沒有勇氣坦承,那樣的過去讓我只要再次想起來就會覺得很難受。
又再度掉入黑洞,充滿負面思緒。
但是看完作者的文章後,我開始可以體諒當時的自己。
無論有沒有勇氣,這就是我啊。
我的個性,就是很愛逃避悲傷來解決問題,但那也沒辦法啊,那就是我的性格啊!
接納自己,包容自己,順從自己的心,
不努力,慢慢練習喜歡每一刻的自己。
不需要刻意改變,無論過去或是現在,都是最好且獨一無二的。
コメントをお書き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