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在此文章<心情>如何更了解自己也有提到過,
當時還沉迷於CLUB HOUSE時,偶然進到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的房間。
平易近人的柔和語調,加上心理學的專業知識,
就像算命師般,將每位聽眾的煩惱都一一分析,並給予有益的幫助。
就這樣自然而然成為鐡粉(笑)
除了定時收聽PODCAST外,也有追蹤臉書、IG專頁,老師也會提供各種心靈治療文章,
經常看著看著就忍不住哭了,但是是充滿療癒的眼淚。
而就在想著,等到回台灣能放寬防疫規定的話,一定要參加老師的諮商時,
竟然就開了線上課程,而且還剛好是符合自己的人生課題∶「告別失親傷痛」,
這樣種種的恰好時機,當然馬上就報名了。
共計十小時的線上課程,今天是第一天上課,所以想來做一下記錄及分享。
一開始以為只是單純線上聽課,不會有太多諮商的機會,所以事前整個很輕鬆及老神在在,完全沒有做太多準備。
但上課後,老師馬上就與同學們說,希望大家先自我介紹一下,並且說明為什麼會來參加這堂課。緊張之餘,因為同學們也都很真誠的分享自己的故事,自己也就打開心房說了自己的失親後的心境過程。
忘記是哪部電影,但是以前看一部歐美電影,主角因為走不出喪妻之痛,也參加了這樣的課程,大家圍成一個圓圈坐在一起,和同樣傷痛的人,傾訴談心。
當時看電影時候,還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看著這樣的互動,還覺得自己應該不太可能會有機會這樣與不認識的人說自己的事情吧。
結果今天不但做了,而且還一邊流淚一邊滔滔不絕(笑)
或許正因為知道大家都是有同樣失親傷痛的人,就自然有種不會不被諒解,更能感同深受的安心感。
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天與同樣失去雙親的人,小組談論著遇到失親後內在與外在的感受。
雖然是一樣失去雙親,但是我們發生的年紀與在家裡的排行都不同,所以呈現的狀態截然不同。
我聽著她的錯愕情緒,仍然無法接受失親的事實,以及身為長女的她,要背負著家中所有事務的現況,忍不住說了一聲:「妳辛苦了。」
她也馬上回:「妳也辛苦了啊。」
彼此沉默了3秒,雖然不認識,當下卻有種心靈相當靠近的感覺。
而在談論的過程中,老師也會帶入心理學的知識,透過知識,更能了解自己遇到失親悲傷後的心理狀態原因。
例如青少年失親,因為還在自我認同時期,所以會容易形成「我不想被人看不起,我覺得失親很丟臉」,所以會將悲傷遮蓋起來,但長期這樣的狀態,就會導致對於類似事件的悲傷越來越招架不住。
而老師也不斷的提醒我,15歲的自己什麼都做不到是很正常的。
當時身邊也沒有對應的「支持系統」。在找不到適當的管道傾訴,只能將悲傷放在心裡,裝作沒事、是當時的自己唯一能選擇的方法。
雖然還在慢慢療傷當中,但運用心理學知識來輔助,真的覺得踏實許多。
了解得越多,越能安撫那個自責、自卑、不知所措的青少年時期的自己。
慢慢消化隱藏了20幾年的悲傷情緒,期待自己越來越好:)
コメントをお書き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