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參加告別失親傷痛諮商課程時,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就有提到過,
就算已經平穩了失親之痛,每到了與逝者相關的月份到來時,內心還是有所觸動。
和同年齢層的身旁親友們比起來,我應該算是參加葬禮次數算多的。
父親、外婆、母親、大學同窗、外公、公公,親自到場與我愛著,且也愛著我的親友們告別,在我的人生旅途中,都佔有著相當重要的時刻。
而其中,外公和公公的葬禮,中間只相隔了一年,在還尚未理解與親友告別的心靈療癒重要性時,內心自然又產生了許多負面情緒。
覺得自己是不是剋星、是不是沒有資格得到幸福、終究逃離不了身旁親友死亡的「魔咒」等想法,圍繞著我。
又再度感到分離焦慮,活著很痛苦,身體努力撐著去上班工作,卻覺得心跟不上身體,無所適從,那陣子的低潮真的是相當難熬。
即使如此,頭一次(希望也會是最後一次)參加日本人公公的葬禮儀式,相較與當前一年的外公葬禮儀式,悲傷的同時,也感受到許多文化衝擊。
像是以服裝來說,就一定要穿黑色套裝,再搭配珍珠項鍊、黑色包包,儀式中因為念經需要(公公家是佛教),所以婆婆也為我們準備了数珠(類似佛珠),而也需要化上淡妝,讓整體氣色看起來較佳。
守靈的話,之前已逝家人都是安置在太平間,但公公是直接安置在家中,第一次可以與逝者長時間的相處,不知為何,沒有任何恐懼,甚至感到非常的安心。逝者不用一個人在冷冰冰的太平間待著,最後能夠一起陪伴,覺得十分平靜安穩。
而守夜則是在葬禮會館旁附設的簡易居留所(裝潢像是日式旅館)進行,
告別式當天也就可以一大早進行儀式準備。
葬禮儀式播放的音樂,也可以由家屬選擇歌曲,大姑從葬儀社有的歌曲中,挑了いきものがかり(生物股長)的ありがとう ,流行音樂讓整體的葬禮儀式氣氛變得沒那麼沉重,並在等待儀式開始前,投影片上還會放著逝者生前的照片,而後還有安排親友們上台前,進行對公公的追思懷念,從中可以更了解到不同時期、不同場合中,公公總是用心過生活的回憶往事。
而祭拜方式也不同於台灣儀式,從基本的線香就不同,日本的香比較短,味道也沒那麼濃,而上香方式則是要走到壇前,抓一些香抹在額頭上,接著要把香灑在壇前的容器中。
最後是對棺材祭拜告別,可以準備信件或是逝者平常愛穿的衣服、照片,沒有特別想放的,則是可以將菊花鮮花放入棺材中,我自己是除了準備信之外,也有將一些菊花鮮花佈滿在棺內。
在儀式結束後,要前往火葬場前,近親們還一同在會場上大合照。這應該在台灣的儀式上應該很少見?就算會拍照,但是與會場為背景的全體合照雖然當下很疑惑,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卻覺得有拍下來真好,是與公公的人生畢業典禮做最後記念。
公公因為工作及興趣關係,加上個性開朗且不拘小節,結交了許多從學生時期到出社會後的眾多親朋好友。當天參拜的人將近快千人,在小小的鄉下葬禮會場中,場內座椅因為不夠坐,有些人甚至只能站著等待儀式結束。
和台灣一樣,儀式後火葬流程,通常是近親才能夠前往,所以我看到會場人潮散去,想說應該都已經離去時,原來眾人都在場外等待著霊柩車發車,因為日本儀式在出發之前,霊柩車駕駛會持續按住喇叭數秒,表示逝者即將離開的意思,我想大家是想在最後的最後,為公公做送行。
2月季節,親友們還是忍耐著寒冷,誠摯著做最後的道別,看到這一幕,深深體會到,身為一個人的成就,就是如此吧。
火葬場也不像台灣的一般充滿陰森感,會場利用木頭建築打造,掛著幾幅畫,竟然覺得不但不恐怖,還有些溫馨。而火葬過程也沒有太多誇張的悲泣聲,在一片祥和下完成火葬儀式,在等待分骨的時候,近親們就在火葬場內的休息室用餐,當然, 用餐的過程也是和歡樂,談天說笑,聊著公公的往事、或是難得見到面的親戚朋友們近況等。
雖然參加葬禮的心情一定是沉重的,不過參加完這場葬禮儀式後,對照過往,這應該是最喜歡的儀式流程了。沒有繁複的習俗儀式,取而代之的是對逝者最純粹的追思告別,好好的哭泣、思念、懷念,做到面對不逃避的道別,那麼整個儀式過程就是最好的心理療癒方式。
公公離開這世界,已經是6年前的事,記得去年的此時,夢到公公寄了封信來,夢裡我說∶「公公就算到處去旅行,也還是會寄信來呢!」就在拆完信準備要讀的時候,夢就醒了。醒了後,覺得這真的是很特別、很公公的「托夢」方式,就算不在同一個時空,我相信公公的人格特質,無論在哪都能過得很好,這樣子就夠了。
コメントをお書きください